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報告中“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等內容,對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可以說,發展高等教育對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什麽是上海理工大學的“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基於學校校情的,適應大勢、形勢和趨勢的發展,我們要變革教育質量觀,樹立高質量發展理念,首先要明確什麽樣的發展才是上海理工大學的“高質量發展”,把學校事業放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謀劃,放到新一輪產業和技術革命中思考,堅持“四個面向”,發揮高等教育的先導作用。
1.關鍵詞一:特色
高等教育已由外延式擴張轉型為內涵式發展,須紮根中國大地,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育人為本、質量為先”。上海理工大學作為行業特色鮮明的地方高校,在缺乏空間優勢、資源優勢的境況下,尤其要以特色來達成質優,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高舉“卓越工程教育”大旗,根植人民需求、服務國家戰略,深耕某一個領域或環節,用“一指禪”功夫打造品牌、彰顯品質。
2.關鍵詞二:融合
融合是上理工高質量發展必然選擇,意味著內部打破壁壘、資源開放共享,對外開門辦學、謀求合作共贏,它包括(1)線上線下融合:在信息化時代,重塑教學模式,掀起學習革命,學習為重,以學定教;(2)學科融合:破除領域意識,以跨學科研究撬動原始創新,在學科交叉處開創新藍海;(3)科教融合:將學科建設與科研項目、人才培養工作有機結合,將優質科學研究資源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促進科研與教學互補互促;(4)產教融合:積極服務、深度融入區域和產業發展,推動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良好格局。
3.關鍵詞三:集約
樹立“全校一盤棋”理念,凝聚“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共建共享的共識,加快基礎建設,優化辦學空間,改革體製機製,加強資源統籌,促進優化配置,以信息化建設提效率,向管理服務要效能,以有限資源獲取盡可能大的實際效益。特別要夯實校園新基建底座,以數據采集、標準製定、數據共享、數據管理等為著力點,加快數字化治理步伐,用智慧校園建設倒逼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
二、培育質量文化,引領“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質量文化是大學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全體師生為實現學校的質量發展目標而自覺追求和自覺遵守的共同質量信念、價值觀念、道德規範、行為準則、傳統習慣和物質環境等的總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高校質量的根本要求,大學質量文化需要根本解決的是為誰培養人、培養怎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培育質量文化,就是要將質量為先、追求卓越的理念內化為師生的價值取向、文化品質、精神追求和自覺行為。培育質量文化需要對於質量目的和方向的持之以恒的堅守和一以貫之的實踐,把質量行動落細落小落實。
三、論“理”與“工”的關系
上海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學為主,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上海市屬重點應用研究型大學。今天我要交流的主題是理科如何更好的支撐工科的發展也是基於學校的具體校情來講。目前學校工科專業大約占比60%,而理科基本上是數學、物理和化學,事實上,理科包含的範圍是更廣的,比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也是理科專業。
錢學森在20世紀80年代談到現代科學技術的結構時明確說過,自然科學是要認識自然界、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因而自然科學可以有三個層次:基礎科學主要承擔認識世界的任務,而工程技術(他將各種工程,如土木工程、航空工程等包含在這個層次)是要直接改造客觀世界的,技術科學則介於其間,成為溝通兩者的橋梁。這裏基礎科學處於上遊地位,工程技術要依靠基礎科學認識的原理、規律和理論,因此“工”裏天然含有“理”的成分是不言而喻的。
四、理科支撐工科發展的路徑
1. 做好頂層設計。要有一個系統的設計,從學校層面,這些年,新工科、新文科、新農科、新醫科搞得如火如荼,學校醫工交叉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是對於理科,我們也有一個清晰的地位,比如交叉理科,應用理科?工科做強,理科做實,文科做精?
2. 教師隊伍建設和理念轉變。從每次參加學校的人才引進面試可以看出,數學、物理方面畢業的不少優秀人才在光電必一、管必一体育平台出現的不在少數。必一也一直在思考,用什麽來吸引他們到必一体育平台來?不少老師可能還存在一些觀點,比如學控製的不是純數學,我想這樣的觀念得轉變,我們要廣納人才,特別是具有工科背景、企業背景的人才,目前來看,我們基本沒有,談何支撐工科發展呢?
3. 課程與教學內容更新。課程是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曾經講過一句話,說教學改革“改到深處是課程,改到痛處是教師,改到實處是教材”,沒有課程,人才培養質量講多少理念、講多少理論最終都落不到學生的身上,沒有老師的參與,沒有自我革命的勇氣,教學質量那就是一個美麗的傳說。理科支撐工科發展,課程、教材、教學方法得有所改變。舉例來說,數學建模這門課,有不少現成的教材,但是在我們具體授課過程中,是不是可以針對我們學校不同工科專業的要求,有針對性的在授課內容上有所創新,再比如線性代數,大家都知道線性方程組,而在工科專業中,線性方程組也有很重要的應用,是不是要考慮一下結合一下實際的案例進行講授?比如舉辦一個工科線性代數之討論。
4. 科學研究與交流。數學物理特別是數學要更多傾向於應用型的研究,我們這裏很多搞算法的,也有很多搞類似於傳染病模型等研究的,那麽近幾年疫情肆虐,我們這裏有沒有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撰寫相關的決策咨詢報告?應用數學之用體現在哪裏值得我們思考。
必一体育平台院長 宇振盛
(摘自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