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理工大學
“氣候變化對海洋生態動力學的影響”學術研討會
為了交流氣候變化背景下海洋生態系統研究的最新進展和發展動態,促進我校與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的學術交流與合作𓀔,決定舉辦“2021年氣候變化對海洋生態動力學的影響”學術研討會。會議將以近海生態系統(如東海生態系統)為對象🫲,深入探討氣候變化導致的物理、化學、生物過程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和生態系統的響應和反饋機製🙋🏼,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交流和學習的平臺,歡迎屆時參加🧖♀️。
一🎧、會議時間
2021年1月13日
二、會議地點
軍工路334號 必一体育一樓會議室
三、組織委員會
原三領 樊 偉 蔣科技 周 進 楊勝龍 沈盎綠 趙佃立
四🧜🏼♀️、會務組成員
陸秋君 段西超 樊亞莉 張 伏 石永闖 王 娟 楊 進
聯系方式:楊金根13939732402; Email: yangjg1221@163.com
本會議特別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氣候變化影響下海洋浮遊生態系統動力學模型研究(NO. 11671260)與氣候變化對東海魚類種群動力學的影響(No. 12071293))的支持🧖🏻。
主辦單位👂🏻:必一体育
協辦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
2021年1月12日
會議安排表
2021年1月13日,必一体育👸🏼🌑,一樓會議室 | |||
8:40--9:00 | 主持人 | 主題 | |
原三領 | 開幕式🕖、合影 | ||
時 間 | 主持人 | 報告人 | 報告題目 |
9:00--9:30 | 樊 偉 | 蔣科技 (東海所) | 智慧漁業探索與應用實例的思考 |
9:30-10:00 | 周 進 (東海所) | 長江河口生境改變對重要生物資源的影響 | |
10:00-10:10 | 會間休息 | ||
10:10--10:40 | 蔣科技 | 楊勝龍 (東海所) | 基於LSTM深度學習船舶分類 |
10:40--11:10 | 沈盎綠 (上海海洋大學) | Oscillation of growth and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bloom-forming dinoflagellates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evidence from field and laboratory | |
11:10--11:40 | 石永闖 (東海所) | 數據缺乏的漁業資源評估方法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 | |
11:40--14:00 | 休 息 | ||
14:00--14:30 | 段西超 | 李長穩 | 遠洋漁場環境DNA分子檢測的分析與應用 |
14:30--15:00 | 張 涵 | 基於漁船軌跡數據的中西太平洋金槍魚圍網漁船捕撈行為空間分析 | |
15:00--15:30 | 余 冉 | 三沙灣大黃魚養殖衍生有機物在不同水動力環境下的擴散模擬 | |
15:30--15:40 | 會間休息 | ||
15:40--16:00 | 楊金根 | 高書飛 | 藻類的振蕩:考慮兩階段磷酸鹽吸收動力學 |
16:00--16:20 | 李 帥 | 河流魚類疾病傳播動力學的建模與分析 | |
16:20--16:40 | 趙勝男 | 一類帶有營養循環的隨機營養-浮遊植物-浮遊動物的進化適應動力學 |
專家簡介
樊偉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現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漁業遙感與信息技術實驗室主任🧑🏼🔬,兼任上海海洋大學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遙感等空間信息技術的漁業應用研究,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及省部級獎勵2項🔕。是農業農村部科研傑出人才及創新團隊“漁業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創新團隊”的負責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遙感技術及數字漁業創新團隊的首席科學家💒。
蔣科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主要從事生物技術在水生生物繁育、養殖、品質控製,生態適應與環境互作📗,漁業資源養護與增殖中的應用研究,涉及功能基因對種質🤜😺、行為的決定與生態調控作用等🤸🏼♂️。200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必一,獲生物學學士學位;200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獲遺傳學博士學位。2013年-2014年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從事基因編輯技術與生物行為調控合作研究。曾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項目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課題1項🧑🏼💻、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4項、國際合作課題3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重點開放實驗室開放課題1項📸,參與國家級項目8項,省部級項目3項;參編專著1部;累計發表論文100余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40項,其中以第一發明人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1項;獲得省部級獎勵4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獎2項🛹🚈;上海市專利管理工程師。
周進 博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漁業生態環境實驗室副主任。現任中國生態學會海洋生態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多毛類動物研究學會高級會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百名科技英才培育計劃”首批入選人員🚴🏻♂️🐍。主要從事海洋底棲生態學、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海洋建設工程資源與環境效應等方面研究📘,近年來在中國沿海多毛類動物物種多樣性以及海水養殖、海上風電工程建設環境效應減緩與修復等領域開展了部分創新性工作。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農業農村部財政專項等科研任務20余項✢,第1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研究論文20余篇👩🏿🎤,第1申請人授權各類專利7項👨🎨,榮獲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全國漁業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優秀監測成果三等獎各1次。
沈盎綠 博士,副教授。2004年進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工作,2007年取得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資格,2016年至2017年日本名古屋大學國家公派訪學主修海洋赤潮水色遙感,2018年11月起在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態與環境必一任職💇♂️🔘。主要研究從事浮遊生物對河口海岸環境變化的響應機製和環境影響評價以及漁業資源專題調查與評價等工作👩🏼🦱。工作至今作為主要參與人員和出海首席負責多項海洋工程項目對漁業資源生態環境調查工作並主持和參與多項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多項🙏🏼。發表論文90余篇(SCI 10余篇),專著1部,授權專利5項。承擔《環境評價與規劃》和《水域生態學》課程的教學任務。擬承擔富營養化防治、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等相關專業實踐的培養任務。
楊勝龍 博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百名科技英才培育計劃人選🧇,上海海洋大學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遠洋漁場海洋環境特征計算和分析、遠洋魚類棲息環境研究和中心漁場預報模型構建🔕。主持國家自然基金、上海自然基金、上海科委科創行動子課題和基本業務費等項目6項🧜🏽♂️,參加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863”計劃和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共20項🧑🦼。第一作者發表SCI/EI和中文核心論文論文40余篇🧑🏿🚀,著作2本,授權國家專利4項🪪,軟件著作權3項🤰🏿。多次獲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獎🤴🏻、中國水產學會範蠡科學技術獎和上海海洋科學進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