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光子學技術與前沿青年學者論壇

發布者:費洋發布時間:2018-08-02瀏覽次數:3132



論壇時間:201888(星期三)13:30

論壇地點:必一体育212會議室


(一)論壇內容安排


(二)報告人簡介


樊昕昱,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必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在上海交通大學獲學士(2000)、碩士(2003)學位,2006年於日本東京大學獲博士學位後在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NTT)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員。2012年回國加入上海交通大學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光纖傳感器、光纖光學、特種光纖、光纖器件及系統,以及光信息處理。共發表學術論文一百多篇,申報國際發明專利二十余項。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項目、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高新技術領域項目等十余項。擔任中國激光雜誌社首屆青年編委,ACP/APOS等多個國際國內會議的TPC秘書長/主席/共主席/成員,OSA/IEEE高級會員。

龔元,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必一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和青年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等課題多項,參與“光纖傳感與通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計劃)、教育部創新團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863計劃等課題。合著光纖法珀傳感器英文學術專著一本,受邀在Handbook of Optical Fiber大型專著中,組織“光纖微流傳感器”專題,並撰寫英文專著章節。受邀擔任SCI期刊Optics & Laser Technology客座編委(Guest Editor)。在國內外知名學術刊物和重要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110篇,其中SCI收錄近60篇,Google Scholar引用1200余次。獲授權美國專利1項、中國專利20余項。發明的新型光腔檢測技術入選國際ISO光學元件檢測標準,參與起草光纖傳感領域國家計量校準規範3項。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科必一院長獎、中國科必一優秀畢業生,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中科院成都分院青年創新團隊、電子科大通信必一優秀論文成果獎/優秀教師等。為IEEEOSASPIE會員,中國光學學會高級會員。受邀參與組織國內外學術會議10余次,做特邀報告10余次。論文入選APOS2016 Postdeadline PaperMicrocavity Photonics Conference Best Poster Award。曾擔任Photonic Sensors (Springer)主編助理6年,為30余種國內外學術期刊審稿人,2012年被OSA評為200 Most Active Reviewers

宋躍江,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必一副教授,主要從事光學微腔的基礎應用、光纖傳感技術和光纖非線性激光器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已經應用於華為海底光纜通信系統的健康監測等。承擔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科技項目、國家重大儀器專項等多項;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授權/申請發明專利十余項,獲省部級科技一等獎兩項。南京大學青年骨幹教師,中國光學學會光機電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光學學會高級會員,OSA會員。

施雷,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微腔光子學研究,包括超高品質因子光學微腔和集成光子學器件。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面上項目、青年項目),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相關工作發表在ACS Photonics, Lab Chip, Opt. Lett., Opt. Express, Sci. Rep.等重要國際學術期刊,CLEO, OFC等重要國際會議上,並在Photonics West, ACP, Optofluidics, PIERS等大型國際會議上多次作邀請報告。

苗銀萍,博士,天津理工大學電氣電子工程必一教授。20097月獲南開大學光學專業博士學位,20124月到20148月為天津大學光學工程專業博士後。20161月到20177月為香港理工大學博士後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纖基微結構光電子器件、光纖傳感技術、光電子技術等,在國際光電子領域期刊包括《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NanoscaleNanophotonics》、發表SCI收錄論文60余篇,獲得中國授權發明專利10余項,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博士後基金等項目5項,為天津市首屆青年科技優秀人才、天津市131創新培養工程人才、天津市中青年骨幹創新人才,在2017 IEEE ICOCN國際會議上獲最佳學術論文獎1次。

馮吉軍,上海理工大學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必一教授2005年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理學學士、工學學士,2010年於中國科必一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光學工程博士學位,隨後赴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任特別研究員,2013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外國人特別研究員資助。2015年獲聘上海市東方學者特聘教授,回到上海理工大學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必一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主要從事集成光電子器件的研究工作,研製了II-VI族量子阱黃綠光激光器III-VI族超高速全光開關矽基三維集成微腔等芯片具備從有源到無源從前沿研究到產業應用的研究背景。已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其中一作及通信作者SCI論文2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項目、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

蔔勝利必一体育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市人才發展基金獲得者,上海市研究生優秀學位論文指導教師,上海市物理學會第16屆理事會理事,Journal of Nanofluids編輯,上海理工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獲得者(2)。主要從事磁性軟物質、磁性膠體材料的新型光學、磁光特性及其傳感應用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SCI論文60余篇,論文總被引1300余次,單篇最高被引100余次,H指數21


(三)報告摘要


長距離超高空間分辨率光反射儀技術研究:在一些高端監測領域,例如光纖到戶(FTTH)接入網的故障診斷、大型發電機組和大型變壓器內部的熱點和形變監測以及大飛機的機翼結構安全監測等應用,對傳感器空間分辨率、測量距離等性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使得已有的故障檢測技術不能滿足現有以及未來應用的需求。針對這些應用需求,本報告回顧了幾種實現長距離高空間分辨率光反射儀關鍵技術及其在實現更高性能所面臨的技術難點。針對各類技術難點,我們分別提出三種創新性方案從三種不同角度加以改善,推動光反射儀技術在分布式傳感系統中的應用。

光纖微流激光器及其傳感應用:本報告將介紹光微流激光研究背景、光纖微流激光的特點及其在生化傳感方面的應用。

Mode coupling in plasmonic microcavity: plasmonic microcavity is a novel metal-coated dielectric microcavity, which possesses both advantages of high Q factor from dielectric microcavity and field enhancement from metal film. In this talk, I will present the novel mode characteristics of such the plasmonic microcavity. Especially, mode coupling between plasmonic mode and pure whispering gallery mode is studied comprehensively in plasmonic microcavity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The hybrid coupled mode with high Q factor and field enhancement is confirmed experimentally. Also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hybrid mode on biosensor is studied numerically.

超高品質因子光學微腔及其應用:回音壁模光學微腔因具有超高品質因子和極小模式體積,是研究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理想平臺,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均有很多應用。本報告將介紹我們近期在超高品質因子回音壁模光學微腔及其應用方面的一些進展。

基於磁流體集成微結構光纖的光子器件研究進展微結構光纖,也叫光子晶體光纖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十分引人註目的新型光纖,是光子晶體的科學思想與光纖技術有機結合的產物。它將微納結構引入到光纖中,實現對光的局域化和傳輸特性的調控,其獨特的結構和特性大大擴展了光纖的應用領域。本報告主要介紹微結構光纖的主要特性和典型應用以及我們在功能材料磁流體與微結構光纖集成等相關研究方面開展的一些工作。

SiN Integrated Photonics Devices: Silicon nitride is promising material platform due to its wide transparency bandwidth and CMOS compatible fabrication process. Its medium refractive index would result in less mode confinement, which could offer a large fabrication tolerance and superior performance in the coupling and propagation. It can also facilitate a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silicon nitride platform, we have developed many planary and 3D devices, including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s, micro-sensors, resonator filters, matrix switches, etc. The presented devices can have a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s.

Fiber-based magneto-optofluidics: Optofluidics has recently become a new active research area, which combines the discipline of optics with that of microfluidics and is an exciting platform for exploiting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fluids in optics and photonics. Therefore, novel fluids can definitely make optofluidics more versatile. Magnetic fluid (or ferrofluid) is a kind of attractive fluid materials that possesses several unique magneto-optical properties. Applying magnetic fluids/ferrofluids into optofluidics can realize the magnetically controllable optofluidics, called magneto-optofluidics, which can greatly enrich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of optofluidics. Due to the fluidity of magnetic fluids/ferrofluids, they are easy to be integrated with fibers or infiltrated into microholes/microcavities. Therefore, fiber-based magneto-optofluidics is very promising for realizing novel magnetically controllable optofluidic devices. In this talk, I will present the fiber-optic magnetic field sensing with optofluidic techniques.



上海理工大學光子學實驗室


返回原圖
/

 

必一体育专业提供:必一体育必一必一体育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必一体育欢迎您。 必一体育官網xml地圖